ENG | 繁體 | 简体  
中醫藥學院 | 圖書館 | 主頁 | 
瀏覽全部記錄    進階搜尋 
快速搜尋
| 和解劑
| 固澀劑
| 安神劑
| 治燥劑
| 治風劑
| 消食劑
| 清熱劑
| 湧吐劑
| 溫裏劑
| 瀉下劑
| 理氣劑
| 理血劑
| 祛暑劑
| 祛濕劑
| 祛痰劑
| 補益劑
| 解表劑
| 開竅劑
| 驅蟲劑
回到概覽頁面 |
關鍵字搜尋       
【首頁】 > 【瀏覽頁】 > 【溫脾湯】
中藥材連結 >

君大黃瀉下通便,攻逐積滯溫裏攻積,各行其用,是溫下法的常用組合
君附子溫壯脾陽,解散寒凝溫裏攻積,各行其用,是溫下法的常用組合
臣芒硝潤腸軟堅,助大黃瀉下攻積
臣乾薑溫中助陽,助附子溫陽祛寒
佐當歸養血潤腸通便
佐人參益氣健脾,合薑、附辛甘化陽,以溫補脾陽附子、乾薑、人參和甘草,是溫補脾陽的常用組合
佐使甘草益氣健脾,合薑、附辛甘化陽,以溫補脾陽附子、乾薑、人參和甘草,是溫補脾陽的常用組合

【中文】 溫脾湯
【漢語】 Wen Pi Tang
【英文】 Spleen-Warming Decoction
【分類】 瀉下劑
【出處】 《備急千金要方》
【組成】 大黃五兩 (15g) 當歸 乾薑各三兩 (各9g) 附子人參 芒硝 甘草各二兩 (各6g)
【用法】 水煎服。
【功用】 攻下冷積,溫補脾陽。
【主治】 陽虛寒積證。腹痛便秘,臍下絞結,繞臍不止,手足不溫,苔白不渴,脈沉弦而遲。
【病機】 本證病機為脾陽不足,寒積內阻。大便秘結,臍腹絞痛,為寒實冷積阻於腸中,腑氣不通;手足不溫,神疲乏力,為脾陽不足,失於溫養。苔白不渴,脈沉弦而遲,是陽虛寒積之佐證。治當攻下寒積,溫補脾陽。
【運用】 1. 辨證要點:本方為治療脾陽不足,寒積內停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腹痛,便秘,手足不溫,苔白,脈沉弦為辨證要點。
2. 現代運用: 常用於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或不全性梗阻,以及尿毒癥等屬中陽虛寒,寒積內停者。
3. 注意事項:熱結裏實及陰虛血少之便秘忌用。
【方歌】 溫脾附子大黃硝,當歸乾薑人參草,
攻下寒積溫脾陽,陽虛寒積腹痛療。

永久網址: http://lib-nt2.hkbu.edu.hk/database/cmed/cmfid/details.asp?lang=cht&id=F00021



大黃


當歸


乾薑


附子


人參


芒硝


甘草



"柴胡" 可連結至:
中藥材圖像數據庫

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

中草藥化學圖像數據庫